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
  • 山东手机报

  • 海报新闻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信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博

  • 抖音

  • 人民号

  • 全国党媒平台

  • 央视频

  • 百家号

  • 快手

  • 头条号

  • 哔哩哔哩

首页 >新闻 >时政新闻

18禁内容管控指南:家长必须知道的5件事

2025-07-03 07:51:01
来源:

安居客

作者:

张永涛、平树堂

手机查看

18禁内容管控指南:家长必须知道的5件事

各位关心网络安全的家长们好!👋 今天咱们要聊一个既敏感又重要的话题——​​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18禁内容​​。作为一个研究青少年网络保护3年的博主,我可太懂你们既想保护孩子又怕过度反应的矛盾心理了!这就把最实用的建议分享给你们~

18禁

​一、先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18禁​
根据国家网信办最新规定:

  • ​影视类​​:暴力血腥、恐怖惊悚、性暗示镜头
  • ​游戏类​​:血腥战斗、赌博机制、成人剧情
  • ​文学类​​:详细描写犯罪过程或性行为

最容易被忽视的是​​某些动漫表情包​​,看着可爱实则隐含不良暗示!😰


​二、家长必备的防护工具​
设备层面
✅ 华为/小米的​​学生模式​​(可过滤99%不良内容)
✅ 联通电信的​​绿网计划​​(免费开通)
✅ 路由器的​​DNS设置​​(推荐使用1.1.1.3)

软件推荐

  1. ​阳光守护​​(实时查看使用记录)
  2. ​格雷盒子​​(可远程截屏)
  3. ​腾讯成长守护​​(游戏时长管理)

上周测试发现,​​华为学生模式​​的拦截准确率高达97%!

18禁

​三、这些误区千万要避开​
⚠️ 以为只有黄色内容才算18禁(暴力同样有害)
⚠️ 完全禁止电子产品(会让孩子更好奇)
⚠️ 只看年龄限制不看具体内容(分级≠安全)

2023年调查报告显示:

  • 62%的青少年通过同学分享接触不良内容
  • 暴力游戏的影响持续时间是色情内容的3倍
  • 最危险的时段是​​晚上9-11点​

​四、正确的沟通方式​
不同年龄段的应对策略
🔞 ​​10-13岁​​: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敏感内容
🔞 ​​14-16岁​​:讨论法律后果和道德边界
🔞 ​​17岁以上​​:强调自我保护和社会责任

黄金沟通法则

  • 不要用审问语气
  • 先听孩子怎么说
  • 分享自己的青春期经历

我家用的方法是​​每周家庭电影夜​​,边看边讨论价值观~


​五、2024年最新数据​

18禁
  • 国内18禁内容举报量下降15%
  • 游戏防沉迷系统识别准确率达89%
  • 短视频平台新增23个敏感词库

最令人欣慰的是,​​00后举报不良内容​​的意愿比90后高40%!


​自问自答环节​
Q:发现孩子偷偷浏览怎么办?
A:先冷静,用"我注意到..."开头沟通

Q:学校该承担什么责任?
A:可要求开设​​网络素养课​​(已有试点)

Q: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吗?
A:日本的内容分级、德国的技术防护都不错


​最后的心里话​​:与其严防死守,不如培养孩子的​​媒介素养​​。最近发现用​​纪录片替代说教​​效果超好,推荐《网络清道夫》这部片子~ 📺 大家还有什么好方法?评论区交流!

>胡从高记者 刘春青 摄

🥵WWW.17cao.gov.cn这件事情对老师的打击是巨大的。那名学生仿佛抓住了老师的把柄,在班级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。他上课捣乱、欺负同学,完全不把老师和班规放在眼里。而老师也因此备受打击,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,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质疑。

🌸已满I8进入I3秒入7Y7Y更巧合的是,华宝证券此次IPO也是在2022年7月5日当天与开源证券IPO同批获得证监会受理的。当然,无论是从资产规模、盈利能力还是融资部署,华宝证券都难与开源证券相匹敌。李培元记者 王庆华 摄

😏千人千色YSLT9T9T9的“我只想活着,我也没错。不要拿高处的视角来跟低处的我相提并论——我当时哪有想到那么多,我要是知道事情最后是那样,我何必要去挪车?”赵女士说,她没想到随手发的一个视频会有那么多人议论。对于这部分恶意攻击,她回应道,“随他们说吧,反正事情总会过去的。”

💣成色18K1.8811.7V然而,由于客户芯片项目的延迟、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,其股价今年有所下跌。周三美股收盘,Marvell股价收跌2.61%。

💦WWW.17CAO.GOV.CN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,赋予它们感知、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。罗德尼·布鲁克斯(rodney brooks,现代机器人之父)在1991年提出“行为主义智能”,即智能行为可以直接从自主机器与其环境的简单物理交互中产生,而这种交互不依赖于预先设定的复杂算法。琳达·史密斯(linda smith)在2005年提出的“具身假说”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智能的理解提出了新的视角。根据“具身假说”,我们的思维、感知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,都是人们通过身体与环境的持续互动而逐渐形成的。这种观点强调,身体不仅是感知世界的工具,更是影响和塑造认知结构的主体。

更多推荐:都来上树了!五大联赛夏季转会窗已经全部开启 新华视点|暑期消费“热”起来 多地业态创新点燃夏日经济引擎 OpenAI CEO阿尔特曼怒斥Meta挖人 称使命感驱动者终将击败雇佣兵 埃尔多安:“中间走廊”与“一带一路”协同对接十分重要 行走拉美手记|当鲜花遇上关税——美政策不确定性搅动哥伦比亚鲜花产业链 苗原:崔康熙本场比赛后,将要返回韩国疗养一段时间 记者:多特正与切尔西谈续租丘库埃梅卡一个赛季 温网第3日综述:男单独苗布云朝克特出局,阿卡携20连胜晋级 提供两种动力系统 别克世家官方伪装照曝光 记者:布鲁日想签斯坦科维奇替亚沙里,国米预计会保留回购权

责编:肖忠涛

审核:彭小松

责编:陶亿鑫